丹青寻道——李萬兴游大明宫三清殿遗址手记
步入大明宫遗址西北隅,三清殿的夯土台基如一条蛰伏的苍龙,骤然闯入视野。台基北端高逾十五米,向南缓坡倾斜,覆压四千余平方米的凸字形地基,在秋阳下泛着赭石般的暖光。我以指尖轻触砖壁残迹——1.26米厚的清水磨砖严丝合缝,缝隙间残留的朱砂色墙皮,似未燃尽的道符,在风
步入大明宫遗址西北隅,三清殿的夯土台基如一条蛰伏的苍龙,骤然闯入视野。台基北端高逾十五米,向南缓坡倾斜,覆压四千余平方米的凸字形地基,在秋阳下泛着赭石般的暖光。我以指尖轻触砖壁残迹——1.26米厚的清水磨砖严丝合缝,缝隙间残留的朱砂色墙皮,似未燃尽的道符,在风
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、博士研究生导师,美国波士顿美术馆(Museum of Fine Arts, Boston)高级访问学者。从事中国艺术史、丝绸之路艺术研究,曾获北京市第十二届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(2012、2021)、第八届胡绳青年学术奖(